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媒体摘编 > 新闻详情

经济日报:河北秦皇岛构建优质食品工业体系

发布时间:2017年12月26日    来源:经济日报

从和面、放馅再到捏饺子,整个过程一气呵成,一条生产线一小时就可以生产10万个蒸饺。但在车间里,并未见到人头攒动的忙碌场景,只有两名工人在做日常检查,这就是近段时间火爆网络的“无人水饺工厂”。全封闭的卫生环境、无人化的加工操作,人工智能在河北秦皇岛正大食品企业(秦皇岛)有限公司这条无人包装生产线上大显身手。

“这是全亚洲最领先的技术,大大节省了人力,把职工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。”公司设备工程师姜峰告诉记者,设备先进了,故障率就低了,一般情况下只要完成日常点检就可以。

“现在我们每条生产线只需要几个工人,用设备代替人工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,更重要的是机器能够24小时不间断、高水准地工作,提高了生产效率,也更大限度地保障了食品安全。”公司总裁周丽华说,在经济新常态下,主动改变发展模式,推动食品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是食品企业实现健康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。目前,正大食品二期项目正在顺利推进,预计投产后,一年可生产各类食品10万吨以上。

“食品工业可以说是庄稼地里长出的产业,有着横跨两栖的特点,发展好了既可以带动农民致富,同时也能增加财政收入,促进城乡人口就业一举多得。”秦皇岛市委书记孟祥伟表示,就是出于这样的认识,秦皇岛市出台多项扶持政策,积极推动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引“智”引“技”,打造特色品牌,推动产业向优质、高效、特色、集群方向转型升级,提升产业生命力。

作为中国第一支干红葡萄酒的诞生地,昌黎县已形成集酿酒葡萄种植、葡萄酒酿造、橡木桶生产、彩印包装、酒瓶制造、塞帽生产、交通运输、物流集散为一体的葡萄酒产业集群,年营业收入超31亿元,产业链条健全,集群优势明显。

在“甘薯之乡”卢龙县,已建成千亩鲜食型甘薯基地5个、千亩淀粉型甘薯基地6个,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多个,形成一批农村基地生产与专业销售相结合的营销队伍,不断延伸产业链条,将甘薯产业向纵深推进。

通过不断推动农产品提质增效,秦皇岛市目前仅在蔬菜和食用菌方面,就获得绿色食品认证50多个,有机食品认证5个,位于河北省前列。

根据秦皇岛市统计部门的数据,目前该市共有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企业和食品制造企业55家。2017年前三季度,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51亿元,与上年持平,但实收利润总额则达3.3亿元,同比增长20.9%。

相关新闻

处室子站
省纪委驻工业和信息化厅纪检组
举报电话(传真):0311-87800465
举报邮箱:jijianzu@ii.gov.cn
举报地址:石家庄市和平西路402号
邮编:050071